更新日期:2010/12/23 00:27

近年來,生物醫學倫理學界漸漸有一股關注肥胖議題的研究和演講,以上周在台大醫學院舉辦的醫學倫理國際研討會為例,來自美國紐約上州醫學大學的生命倫理學與人文學中心副教授詹姆士‧杜艾爾便針對了人口健康的倫理議題發表了專題演說。

詹姆士選擇這項主題並不難理解,因為他觀察到許多極度肥胖病患的照護問題。一方面照顧這些極度肥胖的病人已經造成許多醫療機構的困難,例如有些肥胖的病人無法裝入磁振造影的檢查台,而極端的案例甚至需要央請鄰近大學獸醫學院裡檢查大型動物用的磁振造影設備來幫忙。

醫學倫理除了關注醫療機構和健康體系之外,它必須顧及人口健康和環境議題,這或許太過學院派說法,因此他舉了一位在美國行醫的印度醫師的話來對照不同社會的發展,這位印度醫師說:「在印度窮人都是瘦子,而胖子都是有錢人;在美國剛好相反,有錢人都是瘦子,而胖子都是窮人。 

身體質量指數(BMI)的理想值為二十二,加減百分之十都算理想範圍,超過二十五算超重,超過三十則屬肥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世界最胖的國家大多位在南太平洋,包括薩摩亞,吉里巴斯東加諾魯帛琉等島國,而美國是最胖的大型國家。統計顯示成人肥胖比例,富裕國家如美國是百分之三十一,加拿大是百分之二十三,而愛滋病毒最多的南非也深受肥胖的健康威脅,百分之十九是肥胖,南非醫療體系深受兩頭燒的壓力;而新興國家當中的巴西是百分之十;中國是百分之五,是肥胖比例低的國家;至於日本也是極佳的百分之三。

研究指出中國裔的美國第一代移民其肥胖比例是百分之二點六,第二代是百分之六點一,而到了第三代的中國裔移民其肥胖比例就激升到百分之二十二點一,基因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造成如此顯著的影響,環境因素才是肥胖的主因。

但是,過去二十年來,日本孩童的肥胖比例上升了百分之二百四十,巴西上升百分之三百六十,而加拿大上升百分之四百二十,台灣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症的比例從百分之五增加到百分之二十,而現在台灣的第二型糖尿病病童已經是第一型的六倍之多。肥胖症是青少年糖尿病流行趨勢的主因。

現代孩童的成長過程缺乏讓他們嘻鬧動玩的自然環境,都市小孩普遍缺乏睡眠,壓力荷爾蒙促使他們尋求食物,尤其是加工高糖食品和飲料,而學校福利社和販賣機也充斥這些食品。肥胖一旦在童年形成則很難扭轉,使其罹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尿毒,失明,截肢和骨科疾病的風險上升。

詹姆士認為人口健康議題必須(一)將年齡因素考慮進去;(二)設定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三)強調社會性的決定因子。他指出肥胖和經濟弱勢有關,肥胖比例高的地區通常也是缺乏生鮮食物和公園的地方,而家長常需兼差。另外,需要值大夜班的護士,她們的子女也比上白班的護士有更高的肥胖比例;而肥胖的女人比起肥胖男人更難找到工作和對象,形成一項性別議題。因此就倫理而言,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和國家都必須為扭轉這項趨勢負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圓真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