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水需看腎臟及腸胃系統成熟度
腸胃道可分為胃、小腸和大腸,胃含有胃酸,主要功能為消化食物,小腸主要功能為吸收營養,大腸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及電解質,寶寶腸胃道尚未成熟,因此寶寶小腸長度大約只有270公分,相較於大人480~680公分來得短,需等四歲時腸胃道才能發展像大人一樣成熟。所以我們可常發現,剛出生的寶寶對水分和乳糖酵素吸收不佳,或者因為腸胃免疫力較差,容易對不乾淨食物的反應大,造成大便次數多及拉肚子的狀況。
而寶寶的腎臟成熟度與大人也不同,腎臟構造主要分為皮質和髓質,位於皮質的腎絲球有過濾功能,及腎小管主要負責水分及電解質的代謝及吸收,隨著年齡增長腎臟會慢慢變大,等一歲後腎功能才會逐漸成熟,這就是為什麼一歲以下的寶寶不需要特別喝水,主要會擔心未成熟腎臟會導致水中毒。新生寶寶身體所含的水分約為80%,而腎功能主要是排除廢物,當身體多餘的水分經由腎臟排出成為尿液,但因寶寶腎功能發育未成熟,無法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因此寶寶只要喝的奶量足夠,不必額外補充水分,水反而對寶寶是一種負擔。
如何避免寶寶水中毒
何謂「水中毒」?這是很多家長的疑惑。
1.特別容易發生剛出生嬰幼兒,腎臟發育尚未成熟,只要身體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份,腎臟無法盡快將水份排出去,導致體液過多,把腦細胞對這樣的反應特別敏感,當腦細胞內水分過多,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過低,及體內電解質不平衡,造成寶寶水中毒。
2.通常肺部感染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容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正常,所引起水中毒。
水中毒症狀
腦細胞腫脹,使得顱內壓增高,引起頭痛、煩躁不安、嘔吐、呼吸及心跳減慢、嗜睡、體溫降低等症狀,嚴重會引起痙攣、休克,甚至死亡的危險。
容易發生水中毒情形
1.夏天氣溫高或劇烈運動後,短時間攝取大量飲水而引起的
2.寶寶注射點滴時,家長自行調快點滴注射速度
3.家長不適當給水,特別無自主能力的嬰幼兒
4.發燒時,過度補充水分所造成的
5.灌腸或洗胃時輸入過多低張溶液,
6.某些精神病患也會因精神異常,不斷喝水。
如何預防寶寶水中毒
1.6個月大以下的寶寶,只要喝奶量足夠,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2.脫水時以少量多次的方式給予水份。
寶寶喝多水,參考寶寶年齡及體重來判斷
主要喝水量可參考寶寶體重來判斷,不過也可能依寶寶寶寶活動力及身體狀況有所不同,越大的寶寶腎臟功能發展越好,因此量也有所不同,不過也因不同寶寶的體表面積有所差異。
如何知道該喝多少水?
很多父母感到緊張,許多寶寶不喜歡喝水,其實寶寶不喝水有可能因為水分已經攝取足夠,因為許多爸媽誤以為不會9公斤的寶寶要喝到900C.C.才足夠,其實900c.c是每天所需水份量,需扣掉奶量以及副食品水份量,假設每天喝兩次200c.c.+果汁果泥200c.c+稀飯2次200c.c.,副食品及果汁含水約80%,因此喝水量建議為900-400-160-320=20C.C.。
年齡 | 公斤 | 水份量c.c. |
足月~6個月 | 5 | 750 |
6 | 900 | |
7 | 1050 | |
8 | 1200 | |
6個月~12個月 | 8 | 800 |
(副食品) | 9 | 900 |
10 | 1000 | |
13個月以上 | 10 | 1000 |
每增加1公斤 | 11 | 1050 |
加50c.c | 12 | 1100 |
13 | 1150 | |
14 | 1200 | |
15 | 1250 | |
16 | 1300 | |
17 | 1350 | |
18 | 1400 | |
19 | 1450 | |
每增加1公斤 | 20 | 1500 |
加20c.c | 21 | 1520 |
22 | 1540 | |
23 | 1560 | |
24 | 1580 | |
25 | 1600 | |
26 | 1620 | |
27 | 1640 | |
28 | 1660 | |
29 | 1680 | |
30 | 1700 |
六個月以前
六個月以前的寶寶基本上奶量為每公斤體重約120~150cc,除非有發燒或生病脫水等狀況,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大多是不建議喝水的,而且母奶含有豐富的營養,包括免疫球蛋白、乳糖以及水分,只要喝的奶量足夠,水分就足夠,若是額外喝過多的水,反而對寶寶的腎臟是種負擔,也避免寶寶用奶瓶喝水而減少吸允慾望,減少吸允母乳的量。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寶,媽媽泡牛奶的水量應按照指示比例沖泡,當寶寶喝奶量正常,也是不需額外補充水分的。倘若寶寶有便秘問題,媽咪不應該自行調整比例,讓寶寶喝多一點水,需要時請醫師評估,並非造成便祕的原因都是水分不足。許多媽媽想讓寶寶喝完牛奶後,讓寶寶清潔口腔,可以給一兩口水漱口即可,並非喝很多水。
六個月以後
六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會嘗試副食品,如蔬菜泥、果泥、果汁和稀飯均含有水分,因此攝取的水量會比六個月以前少一點,每公斤約喝100cc的水分,因此寶寶喝的奶量及副食品水分足夠,不必免強寶寶喝水。
一歲以上
此時寶寶的腸胃及腎臟系統發展的更好,奶量下降,每天約喝兩次奶,總量約400~500ml。因此當體重達10公斤時,每公斤約喝100cc的水分,等體重增加到20公斤時,每公斤約增加喝20cc的水分即可。一歲開始吃和大人一樣的食物,因從食物中也可獲得不少水分,如果寶寶不喜歡喝水的話,也不需要逼迫寶寶喝水,以免寶寶對水產生反感。當有大量流汗、發燒及腸胃炎等特殊的狀況下,必須幫寶寶補充水分。
哪些症狀可判斷寶寶水分喝不夠?
活動力不佳
寶寶缺水時,會感覺比較疲倦或無精打采,整個活動力會下降
眼窩凹陷
皮膚彈性不佳
哭泣沒有流淚
尿布重量變輕,顏色深、味道重
1歲前的寶寶每天應換6次以上的尿布,如果低於6次,代表水分攝取不足。
口腔黏膜較乾,嘴巴張開沒有口水
便秘,大便比較乾硬,解便時間較久
寶寶會水分攝取不足,常常是因為生病,腸胃炎、發燒或胃口變差。當寶寶不喜歡喝水時,爸媽需要不厭其煩的每隔一陣子就餵寶寶喝水,就算寶寶只有喝一點點。如果不愛喝水的寶寶,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必須到醫院注射點滴。所以,建議爸媽平時培養寶寶喝水的習慣。
如何判斷寶寶有脫水現象?
輕度脫水 (4~5%體重脫水)
此時寶寶每天換尿布次數少於6次,明顯尿量減少,寶寶出現口渴,嘴唇黏膜有點乾燥,活動力尚佳,但有點煩燥不安。即早給予電解質液體補充,如果汁、電解質水。
中度脫水 (5~9%體重脫水﹞
除了輕度脫水的症狀,寶寶開始容易累不喜歡玩,尿液顏色變成深黃色,寶寶哭的時候眼淚變少或無,頭頂前囪門凹陷、眼窩凹陷和皮膚彈性變差。建議此時需由醫生診治,必要時靜脈點滴,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即早改善脫水情行。
嚴重脫水 (10%以上體重脫水﹞
除了輕度及中度脫水的症狀,寶寶開使精神恍惚,出現疲倦和愛睡覺,皮膚乾燥,無尿,無眼淚。當重度脫水,原本寶寶有十公斤重,最後只剩下九公斤,脈搏下降、血壓下降、意識不清。應盡速就醫,馬上靜脈點滴補充,避免休克、昏迷。
解答喝水的迷思
1.蜂蜜水有預防便祕之功效,可以讓寶寶喝?
蜂蜜水含有肉毒桿菌芽胞,因此不建議1歲以下寶寶飲用,寶寶腸胃道系統還沒發展好,肉毒桿菌芽胞在寶寶腸胃中易增生,會有感染疑慮,嚴重可能導致癱瘓。但是保守的建議等2歲後再飲用。
2.葡萄糖水能降黃疸?
有些爸媽因為寶寶有黃疸,以為讓寶寶喝葡萄糖水就能降低黃疸,剛出生的寶寶會出現輕微的黃疸,是因為胎兒紅血球被代謝分解,釋放出膽紅素,造成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通常照光的方式以及足夠的奶量餵食寶寶就能改善黃疸。葡萄糖水較甜、有味道,怕寶寶無法接受味道較淡食物,也怕喝水解蛋白配方奶的寶寶,會變得不想吃奶,影響寶寶的奶量。而且喝了葡萄糖水後沒有即時清潔口腔,容易造成乳齒蛀牙。
3.寶寶能喝市售礦泉水嗎?
一般而言,寶寶喝的水必須經過煮沸、殺菌,所以不建議使用礦泉水泡牛奶。世界衛生組織手冊說明,無法將水煮沸之情況下,才能使用瓶裝水泡牛奶。
4.寶寶腸胃炎腹瀉嘔吐,該怎麼補充水分
1.建議補充口服電解質水或注射靜脈點滴
2.如果腹瀉嚴重,泡半奶頂多只能維持一天,避免攝取過多水分,電解質量不足,造成水中毒。
3.腸胃炎較嚴重,可改喝無乳醣的配方奶
4.若只是輕微脫水,可維持原本配方奶比例沖泡
5.避免飲食油膩或太甜。
6.務必選擇寶寶適用的電解質水,市售運動飲料不能直接給寶寶喝。
7.若腸病毒時,因食慾差導致血糖過低,方可補充葡萄糖水
8.避免給寶寶喝市售的果汁,因為滲透壓偏高、糖份過高,反而會容易造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