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人便秘症狀不太一樣,但通常每週排便次數少於三次。腸胃蠕動可能變慢,糞便更硬更乾。有些人每天排便習慣,但是覺得解不乾淨,這也可能是便秘。了解便秘發生的原因,才能了解如何治療便秘,以及何時諮詢醫生。

 

便祕蔬菜水果有便意無便意.JPG

 

便祕吃什麼最有效?「有便意」「沒有便意」有不同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人有便秘的困擾,很多人因為想要每天大便,卻不能每天大便!有些人因為大便太少或太硬,讓大便這件事變得困難。關於便祕,要如何透過飲食的部份改善便秘的問題?幫助維持腸道健康,以及預防便祕。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是人體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大便的量,還能刺激大腸壁肌肉蠕動,幫助大便一點一點推送出去。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纖維(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和「不可溶性纖維(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天然食物都含有不可溶纖維和可溶性纖維,只是比例不同,蔬菜、水果、豆類、全榖根莖類和堅果種子類等都富含纖維。

 

每天建議纖維攝取量為25~35公克,因纖維質有吸水、保水和膨潤效果,讓大便變得較濕潤柔軟,所以足夠的纖維質可養成每天大便習慣及幫助大便成條狀。蔬果579可幫助攝取足夠膳食纖維,「5」份蔬菜水果,指2-6歲兒童每日攝取3份蔬菜和2份水果,「7」份蔬菜水果,指6歲以上兒童和女生每日攝取4份蔬菜和3份水果。「9」份蔬菜水果,指男生每日攝取5份蔬菜和3份水果。

 

每份蔬菜=生重100公克=傳統瓷碗未煮熟1碗=傳統瓷碗煮熟半碗

每份蔬菜=100公克=切塊水果半碗-1碗(傳統瓷碗)

 

「沒有便意」這樣吃才有效

如果好幾天沒有大便或者沒有想要大便的感覺,表示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吃的很少,吃的都是像米飯、麵包或瘦肉類的食物,吃的食物都被腸道吸收了,是不會形成大便,這時候可多吃「不可溶膳食纖維」含量較多的粗纖維、較脆或較脆的蔬菜水果。不可溶膳食纖維分為「纖維素」和「半纖維素」。

纖維素(cellulose):

不會溶於水的特性,吸收水分膨脹,可以增加大便體積和蓬鬆度,幫助大便保持水份,防止大便乾燥。食物中的全榖雜糧類、綠色蔬菜、豆類和菇類等含有豐富纖維素。

 

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

跟多醣類一樣有黏稠性,除了吸收水分膨脹,可以增加大便體積和蓬鬆度,還對腸胃蠕動有幫助,順利排便。食物中的全榖雜糧類、麩類、海藻海帶、芥菜等含有豐富半纖維素。

「有便意」卻大不出來,這樣吃才有效

常常覺得有便意,但是因為大便太硬太乾大不出來或者大不乾淨。如果大便停留在大腸時間越久,大便中的水份會被大腸再吸收利用,這時大便變得堅硬如石。

這時候要多吃水溶性膳食纖維,同時要多補充水份,才能讓大便變得柔軟,同時還需要不可溶性纖維幫助腸道蠕動,才能順利大便。水溶膳食纖維分為「植物膠」、「果膠」和「黏質」。

植物膠(Gums):

溶於水後會像果凍一樣凝膠狀特性,可以使潤滑大便效果,食物中的燕麥、大麥、乾豆類、車前子、愛玉子含有豐富植物膠。

果膠(pectin):

是異質型的多醣類,主要成分是半乳糖醛酸及甲醇。果膠具有吸水性及形成凝膠,能使堅硬如石的大便變得濕潤柔軟,解決太硬大不出來的問題。食物中的秋葵、柑橘類水果、蘋果、梨子、花椰菜、馬鈴薯、南瓜、草莓、香蕉和蘿蔔等含有豐富果膠。

黏質(Cutins Mucilage):

具有黏性和保水性的多醣類,食物中的海帶和種子含有豐富果膠,如海帶的海藻酸(Alginic Acid),遇水很會形成膠。

 

 

 

營養師解救便秘6大方法

 

1、攝取足夠蔬菜纖維:每日蔬果579,目的是吃進足夠膳食纖維,達到建議攝取量為25~30公克,纖維質可幫助大腸蠕動、減少腸內壓,大便能呈現條狀,幫助每天大便,有預防便秘的效果。每天有吃到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但是都吃精緻澱粉,平常少吃糙米、五穀米或地瓜等全穀類食物,這樣膳食纖維攝取量還是不夠的。每日「彩虹蔬果579」和衛福部「每日飲食建議量」其實份量是差不多的。

彩虹蔬果579

蔬果5份=6歲學齡前兒童每天建議3份蔬菜和2份水果

蔬果7份=6歲以上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每天建議4份蔬菜和3份水果

蔬果9份=青少年及男性成人每天建議5份蔬菜和4份水果

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

六大類食物

\建議份量

1-6歲

6-9歲

10-12歲

國高中生

19-50歲女生

19-64歲男生

更年期婦女

65歲以上

全榖雜糧類

6-12

10-14

12-16

10-20

8-14

12-16

8-14

8-14

豆魚蛋肉類

2-4

4-6

6

4-12

4.5-6

4-8

4-6

4-6

乳品類

2

1.5

1.5

1.5-2

1.5

1.5-2

1.5

1.5

蔬菜類

2-3

3-4

3-4

3-6

3-4

3-5

3-4

3.4

水果類

2

2-3

3-4

2-5

2-3

2-4

2-3.5

2-3.5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5-6

5-6

5-8

4-6

5-8

4-6

4-6

一份蔬果和蔬果份量為何? 

一份蔬菜類為100 公克可食生重= 生菜沙拉100 公克(約傳統瓷碗1碗)

= 青菜煮熟後約半碗傳統瓷碗

= 收縮率較高的蔬菜煮熟的半碗(如莧菜、地瓜葉、菠菜等)

= 收縮率較低的蔬菜煮熟的八分滿碗(如芥蘭菜、豌豆莢)

一份水果類為為可食部分100 公克

=切塊水果約半碗~1 碗(傳統瓷碗)

=女生拳頭約1份(小蘋果、柳丁)

2、攝取優質油脂:

平常喜歡吃鹹酥雞、炸雞或蛋糕甜點的食物,油的品質不好或烹調過久,都會腸道菌相失衡,嚴重會引起便祕、肥胖。容易發生便祕的人,很多都是蔬果攝取不足或是減肥的人,喜歡水煮餐減肥,油脂攝取不足會導致腸道不夠潤滑,造成大便不順暢。所以多攝取優質油脂,有助大便表面潤滑,幫助腸道蠕動,有預防便祕效果。優質油脂為像橄欖油、苦茶油和堅果種子類等。

一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為 5 公克 ( 約為45 大卡)

= 芥花油、沙拉油、苦茶油和橄欖油等這種烹調用油1 茶匙(5 公克)

= 開心果、杏仁果、核桃仁7 公克

= 葵花子、南瓜子、芝麻、腰果10 公克 

3、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菌相平衡的活性微生物,在腸道繁體不會產生致病性,對人類健康有幫助的細菌,可預防及改善便秘問題,還有腸胃為題。除了市售益生菌保健產品,也可選擇發酵食物,如泡菜、優格、乳酪、芝士、納豆和臭豆腐等食物。

4、正確喝水排清宿便

吃足夠蔬菜水果,大便總是硬梆梆,有時候便秘好幾天,這時候再補充非水溶性纖維,只會讓大便乾燥凝結成糞石,便秘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想要大便柔軟有彈性,喝水就變得很重要。

起床後空腹先喝一杯水:可以刺激腸胃,幫助腸道蠕動,水份使得大腸吸收水份,才能有軟化糞便的效果。

每天攝取體重乘以30c.c~40C.C水份:女生50公斤,建議一天可以喝1500~2000C.C。

喝水要少量多次:一次喝大量水份,身體無法吸收,容易從尿液排掉。每次喝水量不超過200~400C.C.,每小時不要超過1000C.C水份。

5、規律運動

現代人多是久坐不動,缺少運動,規律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和強化橫膈膜及核心肌肉的力量,對大便很有幫助。建議每星期至少3次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騎腳踏車或游泳等,每週運動150分鐘。如果長期臥床無法運動,每天可按摩腹部1分鐘,一樣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維持消化道功能。雙手交疊在肚臍上,手掌心以順時針按摩,每回按壓2~3秒,深度大約3~5公分。

6、規律大便習慣

如果因為工作繁忙或者小孩好玩,強忍便意,長時間下來腸道會變得不敏感,很難再出現便意感覺,會有習慣性便秘。所以有便意,盡可能要立刻去大便。如果因為工作因素不能規律大便,因為找固定時間,養成大便習慣,有助於大便規律性。

 

 

 

糞便如何形成?如何排除體外?

 

糞便在身體是如何形成的,其生理機轉為食物經胃部和小腸消化吸收後,剩餘的固體廢物由小腸蠕動運送到結腸,結腸主要功用為吸收水分及電解質,由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組成,也稱之為大腸。結腸所形成的糞便會經由直腸和肛門,直接排出體外。

 

結腸每天吸收1.5公分水分,而糞便吸收200~400ml水分。如果正常排便,糞便會擴張直腸,引起肛門內括約肌反射鬆弛,就會有想要排便的感覺,但是如果一直忽視想大便感覺,直腸放鬆,就可容納更多大便,大便一直在直腸會變成較硬或較乾問題,影響排便順暢,就出現便秘問題。

 

當出現高幅傳導性收縮(high-amplitude propagated contractions; HAPCs),糞便自升結腸到乙狀結腸收縮並移動,幫助糞便到直腸。高幅傳導性收縮通常發生在早晨清醒後或者進食和飲食。

 

便秘原因有哪些?

 

便祕原因分為原發性便秘和續發性便秘。原發性便秘-便秘的主因為結腸功能異常或排便障礙。原發性便秘細分為為功能性便秘、結腸慢傳輸型便秘(STC)和及排便障礙。續發性便秘細分為藥物引起便秘、神經系統疾病和腸道結構異常。

 

原發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又稱常態性便秘,最一般人常見便秘方式,可能出現腹脹和腹痛等腸胃道不適症狀,先給予膳食纖維飲食或滲透性瀉劑。

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Ⅳ標準: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六個月中至少有三個月有過以下症狀:

(一)必須包含至少含兩個或多個症狀:

         >25%的大便需要用力;

         >25%的大便為大硬或太乾;

         >25%的大便有大不乾淨感覺;

         >25%的大便有肛門或直腸阻塞或阻塞感;

         >25%的大便需要用手挖大便;

        每周自發性排少魚3次。

(二)大部份使用瀉藥才會出現稀便

(三)不符合IBS(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標準

結腸慢傳輸型便秘(STC):通常指大便到達結腸時間很久,因為高幅傳導性收縮(HAPCs)發生降低。很少出現便意,排便頻率每週少於一次,有可能伴隨腹脹和腹部不適症狀。大部分膳食纖維能改善,但是嚴重時對纖維和軟便劑效果有限,需醫師評估是否要使用生物反饋治療或手術治療。

大腸無力症(Colonic inertia)又稱為原因不明嚴重慢性便秘,可能是腸道壁神叢異常導致大腸蠕動變慢,排便可能ㄧ週一次到一個月一次都有可能發生。症狀輕只要多吃膳食纖維就能改善,太嚴重者對膳食纖維和軟便劑也沒辦法改善。

排便障礙

排便障礙主要骨盆底肌肉群異常和肛門括約肌功能異常引起,少見原因是結構異常(腸道腫瘤、直腸脱垂和腸套疊)。煩躁不安和長期無視便意的人容易導致排便障礙,常見利用手指進行直腸排空糞便或頻繁使用灌腸。診斷方式為氣球排出測試、排便造影術和肛門直腸壓力測試。

續發性便秘

 

藥物引起便秘:便秘是部分藥物副作用,如降血壓藥物、抗抑鬱藥、口服鐵劑、止痛藥(鴉片和大麻素)抗帕金森藥物、抗癲癇藥物和抗組織胺藥物等,與便秘副作用相關,可以與醫生討論便秘情況並尋求協助。可以考慮使用鎂離子及磷酸瀉劑、Lactulose、山梨醇、甘油、戊二醇來改善便秘,必要時可考濾灌腸,但需醫生評估才能使用。

神經系統疾病: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影響腸道,如糖尿病、自主神經機能障礙、阿茲海默症、椎間盤突出、帕金森氏症、脊髓損傷和多發性硬化症等引起便秘問題。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幫助維持腸胃道機能,必要時醫師評估是否瀉劑治療。

腸道結構異常:巨結腸症、腫瘤導致腸道結構異常,大便排除困難,即使囤積大量大便也很難有想要大便的感覺。巨結腸症:剛開始會使用藥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增加水分攝取或排便訓練仍然無法改善便秘,經醫師評估是否考慮大腸再重建腸道手術治療,主要切除缺乏神經節的,通常手術後患者可正常生活。

 

便祕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JPG

 

 大便在大腸如何形成?

 

 

大腸區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等部分,當食物經過小腸消化吸收進入大腸,將吸收食物水分和電解質給身體進行再利用,進一步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和電解質供給身體利用,身體無法利用形成固體糞便,再經由肛門排除糞便。

糞便最主要將毒素排出體外,糞便的有害毒素容易造成腸道傷害。如果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越久,大部分的水分被大腸吸收,才會讓糞便變得越硬越難排除,造成便秘。

 布里斯托地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是醫學需求所設計大便的分類法,食物經過大腸的時間長短會影響大便的形狀,依不同形狀將大便分為七大類:

第一型和第二型型狀表示有便秘;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型的大便,第五至第七型則表示有腹瀉情形。

第一型:一顆一顆硬便(很難通過)

一顆一顆如同羊咩咩的大便,又乾又硬,有嚴重便秘情形。

問題:缺乏膳食纖維和水份,腸道蠕動不好,腸液分泌不足,個性為容易緊張或興奮的人。

改善:補充足夠膳食纖維、益生菌和水份,建議運動適時紓發壓力與緩解情緒。

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

問題:有輕微便秘問題

改善:補充足夠膳食纖維與水份

第三型:像香蕉狀,正常大便型狀但表面有裂痕

只要再補充多一點水份會更棒

第四型:像香蕉狀,正常大便型狀且表面很光滑

最理想的大便型狀,繼續保持!沒事

第五型:光滑般的柔軟塊狀(快速通過)

問題:腸道菌叢失衡,壞菌變多,或腸躁症,有輕微腹瀉問題

改善:補充益生菌與水溶性纖維,建議運動適時紓發壓力。

第六型:粗邊蓬鬆塊,散狀糊便

問題:腸道菌叢失衡,壞菌變多,可能有蛋白質吸收不好的情況,有輕微腹瀉問題。

改善:補充益生菌與水溶性膳食纖維,如果長時間未改善,建議就醫檢查,排除克隆氏症或潰瘍性大腸炎可能性。

第七型:水便,無固體塊(完全水狀)

問題:建議水便3次以上或伴有腹痛問題,有嚴重腹瀉問題,可就醫檢查,可能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改善:避免油膩食物、刺激性食物和纖維質食物,等待開始為糊狀或含渣渣大便就可以適時增加水溶性膳食纖維攝取。

 

大便顏色.JPG

 

大便的顏色不是黃褐色,代表生病了嗎?

 

每天都會做的事情就是尿尿,再來就是大便,大便是身體排泄物,當我們不可能無時無刻做健康檢查,如果願意每天多花時間觀察我們大便的時候,可以告訴我們的身體狀況。所以每天大完便不要馬上用水沖掉,可能先看一下大便,就會告訴我們健康訊息,

大便的顏色

黃褐色

大便的顏色呈現黃褐色時,表示擁有健康身體。食物經過消化後受到膽汁和腸胃道細菌作用,使得正常糞便會呈現黃褐色。

黑色

疾病因素:上消化道出血,為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血液在胃酸長時間作用才會讓大便變成黑便,如果出血量過多,會呈現黑糊便。

飲食因素:攝取過多黑色素食物,如墨魚麵、肝臟或動物血液。

淺灰色或淺白色

疾病因素:膽汁分泌不足導致大便呈現灰白色,結石、腫瘤和蛔蟲都有可能膽管受阻,肝功能或胰臟功能異常及膽道受阻,最常見胰臟炎、膽道癌和膽囊癌,會影響膽汁分泌和代謝,而出現灰白便。

飲食因素:次水楊酸錠藥物

紅色

疾病因素:下消化道出血,為小腸末端、大腸潰瘍、痣瘡等。血液裡鐵離子與胃酸作用變成暗紅色,若像痣瘡出血,沒有與胃酸作用,的大便會呈現鮮紅色,不管原因如何,都需要就醫檢查,是否有腫瘤或癌症問題。

飲食因素:甜菜根、紅肉火龍果、仙人掌果、番茄或胡蘿蔔等。

綠色

疾病飲食: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造成腸道發炎,或者腹瀉導致膽汁還沒分解就由大便排出,就會呈現綠色大便,因為膽汁原來的顏色就是綠色。

飲食因素:過多深綠色蔬菜、服用抗生素、維他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便秘
    全站熱搜

    林圓真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